在印度Bhiwandi,70岁的Abdul Sattar站在一间光线昏暗的车间里,周围环绕着数十台发出震耳欲聋噪音的电动织机。这些织机以远超人类听力健康标准的噪音水平不停运作。这位老人留着飘逸的白胡子,头发稀疏,乍一看像是一位教授或哲学家。但事实上,他已经在这简陋、通风不良、嘈杂的动力织机车间里工作了12个小时,度过了他大半辈子。
当Sattar在15岁时来到Bhiwandi时,依靠织机生产布料的作坊正蓬勃发展,为来自印度北部偏远村庄的大量非熟练工人提供了现成的工作机会。虽然工资微薄,工时漫长,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就业机会。
然而,近年来,Bhiwandi的纺织业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Bhiwandi动力织布工联合会主席Abdul Rashid Tahir Momin的说法,大约30%的织机已经关闭。
困境:高成本与竞争加剧
纱线价格的上涨和电力供应成本的增加,使得当地的织机企业在与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竞争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此外,动力织机作为19世纪初的创新技术,如今已经显得陈旧过时。它们正逐渐被更新型的自动化织机所取代。新型织机不仅能够更快地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布料,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也更少。
Bhiwandi距离印度的金融中心孟买约58公里(36英里)。靠近大海和大型都市的地理位置,使其对小型制造商和供应商具有吸引力。
然而,目前仍在Bhiwandi运行的约30万台动力织机的未来,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54岁的Ishtaq Ahmad Ansari曾经拥有110台动力织机,但在四年前不得不关闭了他的工厂。现在,他在另一家工厂担任承包商。
Ansari感叹道:“这个行业曾经是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雇主。看到它现在如此没落,令人感到悲伤。”
艰难的抉择:升级改造还是坚守?
当一些织机所有者正在苦苦思索是否应该通过贷款进行现代化改造时,Sattar已经决定坚守他最熟悉的行业。
“这些年来,我设法养活了我的家人。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工作下去。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不希望我的儿子从事同样的职业,”Sattar说道。
未来何去何从?
Bhiwandi的纺织业的困境反映了印度传统产业面临的普遍挑战。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实现产业升级,是摆在印度纺织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那些像Sattar一样的老工人来说,他们或许只能在夕阳西下时,继续守着这些老旧的机器,期盼着奇迹的发生。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则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