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脚本之家 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更新
来源公众号:飞天小牛肉 ID:CS-Wiki
封面图.PNG
不是标题党,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甚至我身边就有。薪资倒挂现象本质是市场规律与企业组织惯性碰撞的产物,工龄不是筹码,而是枷锁。
薪资困局的根源
企业薪酬体系的偏向
在许多公司,年度普调薪预算占比极低,往往仅占总人力成本的很小一部分。这意味着,老员工的调薪空间从一开始就极为有限,基本被框死在既定的Excel公式里。
相比之下,招聘预算占比却相对较高,企业更愿意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新员工的招聘上,以获取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新员工的起薪能够随行就市,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而老员工的薪资增长却步履维艰。
管理者的考量
为老员工申请破格调薪,往往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流程繁琐且难度较大。
而对于申请新的招聘名额,通常只需直属领导和 HRBP 签字即可轻松完成。
这种审批机制,使得管理者在面对老员工调薪诉求时,更倾向于选择招聘新员工来解决问题。此外,每特批一次非常规调薪,管理者在年终考核中可能会面临「团队稳定性」指标分数被扣减的风险。为了避免自身业绩受到影响,管理者大多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老员工的调薪请求选择性忽视。
岗位价值的时间衰减效应
现代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导致岗位能力溢价空间收窄。工作被细致地拆解成一系列固定的动作和流程,新员工经过短暂培训即可迅速上手。这种模式下,老员工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优势被大大削弱。十年经验的老员工与应届生在产出上的差异微乎其微,老员工在跳槽时的议价资本逐渐消失,薪资竞争力大打折扣。
另外,技术迭代加速了能力折旧周期。在软件开发领域,框架技术的平均生命周期从2010年的5年缩短至2023年的1.8年。当知识更新速度超过个体学习速度时,经验价值可能转化为转型阻力。
职场博弈的现实
薪资倒挂的管理学解释
当团队中出现薪资倒挂情况时,大多数管理者选择冷处理。这并非是因为管理者不关心员工,而是背后有着精妙的博弈计算。
给一名倒挂薪资的员工涨薪50%,可能会引发其他员工的不满和离职,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而通过高薪招聘一名新人,只需安抚好其他九名老员工,从成本和风险的角度来看,后者无疑是更优的选择。这种管理决策,虽然在短期内能够维持团队表面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加剧老员工的不满和流失风险。
市场机制的传导效应
在人才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套利空间,有相当一部分跳槽者通过行业转换实现了薪资的大幅跃升,2020-2023年间,新能源行业薪酬增速达到传统制造行业的2.3倍,这表明市场愿意为新兴赛道支付更高的溢价。
然而,对于那些在原行业坚守多年的老员工来说,他们的忠诚并未能为自身带来相应的薪资回报,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行业变迁的牺牲品。
企业对人才流失的容忍度
企业对于人才流动存在矛盾预期。8-12% 的主动离职率被多数企业视为"健康区间",这种设定既保证知识传承的连续性,又通过适度新鲜血液输入保持组织活力。在此框架下,个别老员工的薪资倒挂被视为可接受的系统性损耗。
推荐阅读:
为什么阿里绩效用3.25、3.5、3.75表达差、一般、优秀?1、2、3不是更简单
微信热更新,一口气带来多个变化
华为二面,轻松拿下!
找工作时不敢要工资,入职就后悔!
小米汽车薪资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