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水坑附近,资源有限,即使是大型草食动物也可能因为饮水权而变得极具攻击性。YouTube用户Ruth McDunn上传的一段视频记录了这一场景。这段视频拍摄于南非的祖鲁尼雅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只带着宝宝的犀牛母亲试图占据一个水坑,但三头大象却有其他想法。
视频中的冲突
视频一开始,犀牛母亲在水坑附近排便,随后一头大象对她发起攻击。虽然看起来犀牛只是需要排便,但这一行为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对于包括犀牛在内的许多动物来说,粪便是标记领地的一种方式。这位犀牛母亲可能因为带着幼崽而格外警惕,因此通过排便来宣示对水坑的所有权。
这一举动激怒了大象,大象对犀牛进行了假性攻击。大象通常会对它们视为威胁的动物或人类进行假性攻击,试图在不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下将其吓退。然而,大象随后用鼻子推搡犀牛,进一步升级了冲突。但犀牛母亲并未退缩,坚持守护自己的领地。
谁赢得了这场对峙?
在犀牛母亲继续与大象对峙后,大象似乎回到了丛林并带来了同伴。当三头大象接近水坑饮水时,犀牛母亲和她的宝宝仍然面对它们,不肯退让。
大象在饮水后并未满足,开始捡起木棒和其他杂物,朝犀牛的方向投掷。大象的同伴似乎对参与这场冲突兴趣不大,但它们仍然站在后方作为支援。
视频结束时,那头攻击性较强的大象仍在向犀牛母子投掷树枝,而犀牛则缓缓后退。我们只能希望这场冲突以和平方式结束,没有动物受伤。尽管大象体型比犀牛大得多,但犀牛拥有锋利的角,两者在战斗中都有可能受伤。
谁更具攻击性?犀牛还是大象?
在视频中,大象似乎是挑起冲突的一方,但需要记住的是,大象可能是对犀牛母亲宣示领地的行为做出反应。视频中的犀牛看起来是一头白犀牛,这种犀牛在南非祖鲁尼雅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很常见。
与更具攻击性的黑犀牛不同,白犀牛通常较为温和。这可能是这场冲突没有演变成全面战斗的原因。尽管犀牛母亲没有退缩,但她也并未表现出过度攻击性。至于大象,它们通常并不具有攻击性,但在争夺资源时可能会变得更加凶猛。此外,带着幼崽的动物往往会表现得更具攻击性,以保护其后代。
犀牛粪便的重要性
视频开始时,犀牛母亲在水坑附近排便。粪便是犀牛和其他动物的重要交流工具。尿液或粪便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向其他动物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狗喜欢嗅闻消防栓的原因。
科学家发现,犀牛会在一个公共区域排便,类似于公共厕所。其他犀牛可以前来嗅闻,了解关于同类的重要信息。例如,附近是否有准备交配的雌性?是否有雄性标记了领地?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嗅闻粪便得知。
大象与犀牛之战,谁会赢?
尽管在社交媒体上可以找到这两种动物对峙的视频,但它们之间的实际战斗并不多见。一般来说,这两种动物都足够聪明,知道与对方战斗并非明智之举。大象以高度智慧闻名,但犀牛同样非常聪明。
从体型上看,大象占据优势。雄性非洲象的体重可达14,000磅,而白犀牛的体重通常在4,000至6,000磅之间。然而,犀牛拥有速度和敏捷性,还有极其锋利的角。不过,如果大象能够利用其巨大的蹄子和强壮的象牙占据优势,它们可能会掀翻犀牛并造成严重伤害。
对于这两种动物来说,尽量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似乎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