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禽流感疫情在美国持续蔓延,不仅对家禽和野生鸟类造成严重影响,还逐渐波及到猫科动物。自2022年1月疫情暴发以来,H5N1病毒已在全美50个州和波多黎各被发现,超过1.57亿只鸟类感染。此外,2024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首次在奶牛中发现禽流感病毒,并于同年4月报告了首例哺乳动物向人类传播的病例。截至2025年2月11日,美国已有68人感染禽流感,其中1人死亡。
猫科动物感染风险上升
虽然猫科动物感染禽流感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截至2025年1月31日,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已有150只野生和家养猫感染病毒。大多数感染的家猫为流浪猫或与奶牛密切接触的农场猫。研究人员指出,猫科动物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食用或接触野生鸟类、啮齿动物,以及摄入生肉、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和鸡蛋等生食产品。
例如,洛杉矶一户家庭中的五只室内猫因食用受污染的商用生猫粮而感染,其中四只出现严重症状,两只死亡。此外,五只家猫因饮用受污染的人类牛奶而死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开始调查H5N1病毒如何进入宠物食品供应链,并要求宠物食品制造商重新评估食品安全。
如何保护宠物猫免受感染
专家建议,猫主人应避免给猫喂食生食,包括生肉、家禽、乳制品和鸡蛋,并密切关注宠物食品召回信息。美国兽医协会(AVMA)还建议将宠物猫留在室内,避免接触鸟类、野生动物和牲畜,并实施严格的卫生措施,尤其是与农场或野生动物接触的人群。
如果猫出现发烧、呼吸道症状、嗜睡、食欲不振、黄疸、眼睛发红或神经系统异常(如震颤或癫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将疑似感染的猫与其他动物和免疫力低下的人隔离。
大型猫科动物也面临威胁
禽流感疫情对大型猫科动物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华盛顿州谢尔顿的非营利动物庇护所“野生猫科动物倡导中心”已有20只大型猫科动物因感染禽流感死亡。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圈养大型猫科动物的感染途径,但接触野生鸟类或食用受污染的生食可能是主要原因。
动物园、康复中心、野生动物园和庇护所正在采取措施保护大型猫科动物,包括减少它们与野生鸟类的接触、清理吸引水禽的水域、限制员工与鸟类的接触,以及暂停与鸟类相关的公共互动活动。
通过采取这些基本预防措施,猫主人和相关机构可以有效降低猫科动物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并减少病毒对人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