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全球首个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代理Manus,这一技术突破引发了广泛关注。Manus由初创公司Monica开发,据称能够独立完成从零开始构建网站等复杂任务,仅需用户提供初始指令即可。
完全自主的AI代理
Manus的发布视频展示了其在几秒钟内整理简历、排名候选人并将数据格式化为电子表格的能力。Monica联合创始人季一超(Peak Ji)表示,Manus不仅仅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或工作流工具,而是一个“完全自主的代理”,能够弥合构思与执行之间的差距。
Manus可以在云端运行,即使用户注销也能继续工作。据其官网介绍,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OpenAI的Deep Research模型。目前,Manus的访问权限有限,需通过邀请才能测试。
Manus的技术背景
关于Manus的创建,一些早期用户认为它并非完全从零开始构建,而是基于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等模型开发的AI封装工具。季一超后来澄清,Manus目前使用了Claude 3.5 Sonnet v1和阿里巴巴的Qwen微调模型。
与DeepSeek的比较
Manus被拿来与中国另一家AI初创公司DeepSeek进行比较。DeepSeek在今年1月推出了与西方竞争对手相媲美的AI模型,尽管其开发成本似乎低得多。Manus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AI领域缩小与美国差距的叙事。
AI政策研究员Dean Ball认为,Manus甚至超越了DeepSeek,因为它“实际上在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并称“最复杂的AI计算机现在来自中国初创公司”。
业界的分歧
AI研究人员和创始人对Manus的能力及其对行业的影响意见不一。Hugging Face的产品负责人Victor Mustar称Manus是“我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AI工具”,并认为其代理能力“重新定义了可能性”。然而,TechCrunch的Kyle Wiggers和Pleias联合创始人Alexander Doria在测试中发现Manus存在事实错误、执行失败和无限循环等问题。
隐私问题
Manus与DeepSeek的另一个共同点是数据隐私问题。AI研究员Luiza Jarovsky对Manus的数据存储位置以及中国当局是否能够访问这些数据表示担忧。Corpora.ai的CEO Mel Morris认为,由于Manus与中国的关系,数据隐私问题将加剧对AI安全和治理的持续辩论。
Manus的发言人尚未回应Business Insider的置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