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微观技术(ID:weiguanjishu)
前两天和一个在杭州某互联网大厂的朋友喝咖啡,他一脸郁闷地跟我抱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难带了!"
原来他们部门刚入职一个应届毕业生,技术能力不错,面试表现也很好。可入职一个月后,这位新人每天就只完成分配给他的基础任务,从不主动要更多工作,也不去了解其他项目。
"我看不下去了,就找他谈了次话,告诉他这样下去肯定拿不到好绩效,结果第二天他直接找我提离职了!"
我朋友一脸不解:"现在的年轻人皮这么薄吗?一点批评都受不了?"
听完他的抱怨,我想说的是,这事其实没法简单归结为"年轻人不吃苦"或"领导太苛刻"。双方都有自己的盲区。
站在新人角度看,初入职场的他们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想象一下,你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不了解公司的项目流程,不知道该向谁请教问题,甚至连哪些工作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搞不清楚。这时候领导来一句"要主动找活干",却没告诉你该怎么找、找谁、找什么,这不是把人往迷宫里推吗?
一位在大厂工作的朋友曾和我分享过他的经历:"刚入职时,leader只说了句'有问题随时问我',然后就消失了。我连怎么提问都不知道,更不清楚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蠢问题'。每天战战兢兢地完成分配的任务,生怕出错。"
初入职场的新人需要的不只是一句"要主动",而是明确的指引和安全感。
另一方面,我那位朋友的烦恼也能理解。在快节奏的互联网行业,确实需要团队成员能够自驱前行,而不是等着被分配任务。
但问题在于,主动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培养的。
如果一个新人刚入职就被告知"不主动就会影响绩效",这种威胁式的管理只会让他们更加畏手畏脚。毕竟,在不明确期望的情况下,多做多错的风险很大。
"我当时就觉得很委屈,"那位提离职的年轻人后来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每天按时完成分配的所有任务,从不拖延,还被说'不够主动'。可我连边界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敢轻易越界?领导从未告诉过我该怎样'主动',就直接拿绩效吓我。"
现在的新人,并不是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是他们更在意付出与回报的平衡。
他们不会被"先苦后甜"的鸡汤忽悠,也不愿意无条件"为公司奉献"。如果你希望他们超出本职工作去承担更多,那就该在薪酬或晋升上给予明确的激励。
我曾问过那位新人:"如果上级不是用绩效威胁你,而是告诉你'多参与这些项目可以帮你更快晋升'或'年底会有相应的奖金',你会怎么想?"
他回答说:"那我肯定愿意多做啊,至少知道努力有回报,而不是感觉被无限压榨。"
其实这事反映了当下职场的代际差异。老一辈管理者习惯了"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的模式,而新生代员工则希望建立更平等、更透明的工作关系。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给那位朋友提了几点建议:
首先,给新人制定清晰的成长路径。别只说"要主动",而是具体告诉他们:完成哪些任务算是达标,做到哪一步可以获得额外认可,以及这些努力会带来什么实际回报。
其次,安排有经验的老员工做导师,真正落实"传帮带"。新人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指导,还包括如何在组织中找到资源、如何与其他团队协作等"潜规则"。
最后,创造安全的试错环境。让新人知道,适当的尝试即使失败也不会受到严厉惩罚,这样他们才敢迈出"主动"的第一步。
带人得先带心,管人不如懂人。
听完我的建议,那位朋友沉思了一会儿,说:"可能我确实操之过急了。下次招新人,我会尝试你说的方法。"
两周后,他发消息告诉我,他挽回了另一位打算离职的新人,原因是他改变了沟通方式,不再单纯强调"要主动",而是详细说明了具体期望和可能的回报。
你觉得,在职场中,新人应该如何理解"主动性"?领导又该怎样引导新人成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推荐阅读:
世界上最难的 5 种编程语言!网友看后惊讶道:竟不是C/C++?
评论区哭穷机票能降2千?年轻人开始洗脑手机……
逃离大厂去小公司的人,真的能适应吗?
京东提前发年终奖!最高 8 倍月薪!
一个程序员的水平能差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