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 人才孵化 | 求职招聘 | 资源对接
一年一度的315又来了,先看看今年都会聚焦哪些问题:
晚会将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
1、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商品流入市场;
2、大众消费品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
3、将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真相;
4、还将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骗局。
而对于广告投放来说,我们积极呼吁的“假量”的问题,似乎没有被明确提及。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同行们多遇到过哪些问题,大家也好避避坑。
你在投放中是否也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
优化师小江:
之前在某平台投表单,为了防止假量,我在表单加了四重验证,必选选项两个,必须手动填空一个,必须验证手机号码。结果电话回访过去好多都是完全没意向的,而且话术大差不差像是被培训过:
“我只是个宝妈,不知道怎么留的号码。”
“小孩子拿我手机乱点的,我不清楚情况。”
“群里发了链接让我留手机号我就能领红包。”
“跟着老师兼职做任务的,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
优化师小康:
投了某联盟广告,哐哐一顿曝光,收来的线索90%都打不通,找客服也只是敷衍过去。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线索,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
优化师大象:
做搜索,时不时的被刷词,证据摆面前对方也不认,没办法。以前做大户还能忍,现在做小账户真的受不了分分钟要爆炸。
优化师蔡先生:
我经常跟平台反馈线索造假,客服还不认,总觉得我在冤枉他们一样,搞得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反馈了。
优化师林:
我这还有那种前段时间进来的线索,又批量进来一遍,真的离大谱。
广告主王先生:
我明显感知有假量,但是又无法放弃这些渠道,真的很困扰。
当然也有人保持一种中立乐观的态度:
渠道商老七:
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假量的存在。
至少我觉得官方不会这样做。即便存在,也是中间商在操作。所以不必太在意这个东西,利益面前假量的存在似乎也是合理的。但行业整体的获客成本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假量为什么一直存在?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各方对假量的定义不同,这是不同立场导致的矛盾。
广告主当然希望花最少的钱,带来最大的利润。优化师则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和正反馈,而非一味的为无效线索找理由找借口,甚至是成为公司的背锅侠。而平台呢,则是需要更多的刺激广告消费,将线索的价值最大化。
2、媒体平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一方面是对流量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线索数据的控制。可以说广告主除了花钱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权利。
3、多层中间商。
在流量达到瓶颈的情况下,各方各面都要从中分走一杯羹,虚假流量自然就更多了。只有制造这种“繁荣”,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就像有人说的,“有林子的地方就会有鸟,有肉的地方就会有虫,想完全杜绝那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归根结底是需求方压价压KPI和供应方要流水要利润的矛盾。
所以,目前看来除了吐槽,优化师们也并没有更好的策略。
一方面佛系应对,千万别因为工作气坏了身体,怎么都不划算的。得过且过,过不去太夸张的也一定要跟平台商量赔偿问题。
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一些联盟或者中小的渠道,重点还是在主流的大平台上。同时要分散投放,把风险降到最低。
315晚会倒计时,不知道“假量”问题今年能否上榜得到关注?
最后,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更多的发声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