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赛车上最重要的安全零件,为啥是块不起眼的小木板?

看了昨天 F1 中国大奖赛的兄弟,特别是法拉利车队的粉丝们,应该都被法拉利的操作整麻了吧。

汉密尔顿和勒克莱尔两个车手,一个因为底部的木板磨损过多,另一个因为赛车的重量太轻被双双取消了正赛的成绩,这是法拉利车队 75 年历史以来的头一回。

真是可惜了在冲刺赛排位赛和冲刺赛上都拿了冠军的老汉,还有跟两台空气斗智斗勇的维斯塔潘了。

关于这回 F1 中国站的比赛有多精彩,什么法拉利撞法拉利啦,角田薯片前翼啦,维斯塔潘超勒克莱尔啦,今天咱们就不展开了,大伙就自行看看回放解解馋吧。

今天我想聊的,其实是汉密尔顿赛后被取消成绩的原因。

F1 赛事的裁判在赛后的判决书上是这么写的:

44 号车(汉密尔顿赛车 )的底板部件经测量后,左侧厚度为 8.6 毫米、车身中心线为 8.6 毫米、右侧为 8.5 毫米,低于《技术规则 》第 3.5.9 条所规定的 9 毫米。

在听证会过程中,车队代表确认该测量结果正确..... 是车队本身的失误。

也就是说,导致好汉两个多小时比赛白跑、窝法又成了乐子人的原因之一,仅仅一块车底的所谓 “ 木板 ” 在比赛多磨薄了 0.5 毫米。

很多平时不太关注 F1 的朋友到这肯定会问,明明 F1 赛车已经是这个星球上公认动态性能最强的车辆了,可为啥它们还是离不开这块听起来非常原始木板呢?

它的作用到底是啥,为啥又会对比赛成绩有那么大的影响呢?

在讨论这些之前,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个所谓的 “ 木板 ” 到底是个啥。

大伙看,下面这张图里浅褐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木板的结构了。它位于赛车底盘的中轴线上,宽 300 毫米、厚 10 毫米、长度根据不同车队的赛有长有短。

这个颜色加上木板的称呼,可能真就让大伙以为它是由木头做的了。但其实,构成它的材料是酚醛树脂和玻璃组成的,一种名叫 Permaglass ( 永久玻璃 )的复合材料。

防火、耐磨、就算经过剧烈的摩擦也不会产生有毒的气体,非常适合 F1 这样的危险运动。

车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块复合板材的下方嵌进去钛合金材料的金属防滑块,一方面是可以让板子磨损的慢一些,另一方面是可以在车子底盘触地的时候发出巨大的火花,来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而人们之所以会叫它木板,是因为在它诞生的 1994 年,当时的复合材料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强,构成它的材料还真就是一种名叫 Jabroc 的山毛榉木。只不过后来因为重量、防火性能等原因,变成了前头说到的复合材料。

既然已经诞生了三十一年还经过了材料的迭代,那这个木板的功能肯定不会只是看着酷炫这么简单嘛是吧。

就跟 F1 赛车上比如驾驶舱前面的那圈人字拖结构 HALO 一样,木板的诞生其实也是源自于一场非常惨烈的比赛事故。

1994 年的 F1 圣马力诺大奖赛上,人称车神的塞纳因为机械故障( 具体原因不详,主流说法是转向失灵和空气动力学问题 ),在伊莫拉赛道的 Tamburello 弯以超过 300 公里的时速撞上了混凝土墙壁,不幸去世。

而在前一天的排位赛上,另一位名叫罗兰德的车手因为前定风翼脱落瞬间失去下压力,导致车辆失控冲出了赛道,最后不治身亡。

一个周末失去两名车手,如此惨烈的情况开始让当时的国际汽联重新审视起了 F1 赛车的安全性能,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比如改进赛道周围的设施、加强赛车的车身结构等等。

底部木板的设计也是在这个时候成了 F1 赛车的硬性规定,而它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限制赛车的最小离地高度,防止赛车因为下压力太大而变得难以控制。

大伙可能看着一头雾水啊,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

从上面那张图上就能看到啊, F1 赛车的底部有非常多复杂的风道和扩散器,它们的作用是让空气流过赛车底部的时候得到一个加速效果。

就跟飞机的起飞原理类似,当车辆下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的时候,大气压就会像一只手似的,把 F1 赛车紧紧的压在地面上,这就是所谓的下压力。

下压力越大,赛车的姿态就越稳定,就可以用越高的车速过弯,在赛道上也就能获得更大的速度和成绩优势。

而因为车辆离地越低,对空气的压缩、加速效果越好,对应产生的下压力就越大。所以在塞纳出事的 1994 年以前,车队们的思路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赛车的离地间隙,来获得更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然而,这种把空气压缩到极限的方式是非常极限甚至是危险的。

除了可能会让赛车的速度过快、车手难以操控以外,被压缩到过高速度的气流可能会脱离到车身侧面行程湍流,像飞机的机翼失速一样让赛车瞬间失去下压力,导致车辆失控。

而在赛车上下颠簸行驶的时候,车底前后的离地间隙会发生变化,比如变得前低后高,这就会导致赛车前后轴的下压力变得不稳定。这一方面增加了车辆失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一直变化的下压力还会让赛车出现类似这样,名叫海豚跳的姿态。

不仅会让车子变得难以控制,还会让车手的腰贼疼、影响健康。

所以为了让大伙不再盲目的追求超低的离地间隙,国际汽联在 1994 年增加了前头那个车底的木板,并且规定了它的使用方法:

这个 10 毫米厚的板子在车手完赛之后会被随机抽检,并在相对随机的四个位置钻上直径 50 毫米的小孔,再测量每个位置上木板的磨损情况。

如果测量的结果是木板的厚度小于 9 毫米,那在规则里就会被认为是比赛过程中赛车的离地间隙过低,从空气里获得了不该获得的力量,并且置车手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成绩直接取消。

虽然看着要求还挺严格的,但整个 F1 的历史上一共也就只有五场比赛出现了因为木板太薄而取消成绩的情况。

很有意思的是,第一个违规的是 1994 年木板刚出时候的车王舒马赫,而在汉密尔顿上一个违规的,是 2023 年的汉密尔顿。。。

更有意思的是, 2023 年跟汉密尔顿一起因为木板违规的,就是哥们现在在法拉利的队友勒克莱尔。。。

此时此刻,真的恰如彼时彼刻。。。

可能会有很多朋友觉得,为了测个离地间距专门搞个木板多原始啊,直接整个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不就好了吗?

我只能说就跟写代码一样,当一个规则可以运行,并且已经稳定运行了好几十年以后,还是不要轻易动它微妙。毕竟这个木板对于 F1 赛车来说,说到底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比如说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结构,并不需要电控系统的参与。耐磨耐烧的复合材料,也能比电子系统更好的适应赛场上时刻变化的环境,压根不需要像电控系统那样担心失效。

而且,这玩意磨在地上发出来的火花真的是太好看了。就冲这我也会投它一票。

OK ,到这大家对于这个所谓的木板是啥、具体有啥用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吧。只能说作为地表最强的赛车, F1 上依旧留着一个这样略显古早的配置,真就有种传统和科技对撞的意思。

而 F1 赛车上各种各样类似的配置组合在一块,在保证车手安全的同时给我们带来速度的盛宴,我想这也是 F1 这项运动的迷人之处之一吧。

唯一难过的,可能就是法拉利的车迷铁佛寺们了。

明明是队史上的首次双车 DSQ ,出现了以后大家都跟意料之中似的,纷纷表示 “ 法拉利嘛,正常。 ” 

唉,真不知道下一次法拉利还会给我们整啥幺蛾子。。。

撰文:致命空枪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技术规则 2024 》

微博 - F1中国大奖赛、法拉利车队

(0)
wd123_cnwd123_cn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0:59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1:00

相关文章

  • 上海一中学多名学生呕吐腹泻,官方:部分系诺如病毒感染,食堂样本已送检

    来源 | 极目新闻 3月19日,有网友在社交网站反映称,18日,上海市奉贤区一中学有学生出现食物中毒反应。 19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从奉贤区相关部门了解到,该中学确有多名学生在18日午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目前食堂样本已送检。 19日中午,奉贤教育发布通报: 3月18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有部分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区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

    2025年3月20日
  • DeepSeek全攻略 @爱可可-爱生活作品:“为大众而生”的 DeepSeek 科普书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就像一块巨石被投入国内 AI 行业这潭平静的湖水,激起了千层浪,彻底搅动了原有的格局。如果说之前的国内 AI 行业还是一汪相对平静的池塘,那么 DeepSeek 的出现就仿佛引爆了一场 AI 海啸,其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阔,都远超人们的想象。 但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 DeepSeek 的诸多疑问: DeepSeek 到底是什…

    2025年3月13日
  • 缅甸突发地震!多家航司、旅游平台紧急响应,相关退改方案公布→

    来源 |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 记者 | 李轩子 陈樱芷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发生7.9级地震,泰国、中国云南等地震感明显。 符合条件可免费退改签,多家航司发布针对缅甸航线退改方案 目前,国航、东航、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发布相关航线客票特殊处理的通告。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涉及缅甸航线的相关航班,在符合条件的…

    2025年3月31日
  • X/推特被黑客打到趴 只为展示DDoS实力

    #安全资讯 亲巴黑客组织暗黑风暴对 X/Twitter 发起大规模 DDoS 攻击导致该平台经历多次中断,最后不得不启用 Cloudflare 拦截恶意流量。暗黑风暴并未透露攻击细节,但在其频道中文字直播了攻击进度,估计该黑客组织后续还会继续发起攻击。查看全文:https://ourl.co/108249 昨天夜里社交媒体平台 X/Twitter 经历多次中…

    2025年3月13日
  • 有机食品与癌症风险:消费者应如何选择?

    在超市的蔬果区,消费者常常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购买价格较高的有机食品,还是选择价格更低的常规食品,但可能面临农药残留的风险?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尤其是年轻人群中,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有机食品与农药使用 在美国,食品要被称为“有机”,必须符合美国农业部(USDA)制定的标准。然而,即使是“有机”食品,也并非完全不含农药。有机食品可能…

    2025年3月12日
  • 人工智能助力农业革新:精准灌溉系统大幅提升作物产量与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传统农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灌溉系统成为了提升作物产量、优化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用。 精准灌溉:AI赋能的节水增产方案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或简单的定时控制,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养分的流失。而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灌溉系统,则能够根据实时收…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