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在即将于本周二重返英特尔之际,新任CEO谭秉忠(Lip-Bu Tan)已考虑对英特尔的芯片制造方法和人工智能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旨在重振这家步履蹒跚的科技巨头。
消息人士称,这项改革计划包括重塑英特尔的人工智能战略,并通过裁员精简机构,解决谭秉忠认为的英特尔管理层臃肿迟缓的问题。而重组英特尔的制造业务,使其不仅为英特尔自身生产芯片,还为英伟达等外部客户生产半导体,是谭秉忠的首要任务之一。
目前这些计划仍在制定中,未来可能还会发生变化。消息传出后,英特尔股价在纳斯达克午盘交易中上涨超过8%。
在上周被任命为CEO后的全体员工会议上,谭秉忠告诉员工,公司将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
半导体行业专家迪伦·帕特尔(Dylan Patel)表示,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2023年12月离职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心慈手软”,不愿以必要的方式解雇大量中层管理人员。
现年65岁的谭秉忠曾担任芯片设计软件公司Cadence的CEO和科技投资人,并在去年8月辞职前曾是英特尔的董事会成员。在三位CEO接连决策失误的十年后,谭秉忠回归接管这家美国科技巨头,过去十年间,英特尔未能成功为智能手机制造芯片,也错过了人工智能处理器的蓬勃发展需求,导致竞争对手Arm Holdings和英伟达在这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英特尔在2024年报告了190亿美元的年度亏损,这是自1986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短期目标:重振代工业务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短期内,谭秉忠的目标是通过积极争取新客户,来提高其制造部门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的业绩,该部门为微软和亚马逊等其他设计公司生产芯片。
此外,英特尔还将重启生产人工智能服务器芯片的计划,并寻求在软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等多个领域超越服务器的布局。
英特尔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谭秉忠上任后,将花大量时间倾听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意见,并与我们的领导团队紧密合作,为企业的未来成功做好准备。”
英特尔拒绝进一步置评或安排对谭秉忠的采访。谭秉忠的风投公司 Walden Catalyst 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从一开始,谭秉忠的战略似乎是对基辛格战略的微调。基辛格扭转局面的核心计划是将英特尔转型为一家代工芯片制造商,与台积电(TSMC)竞争,后者拥有苹果、英伟达和高通等客户。
基辛格承诺投入数百亿美元在美国和欧洲建设工厂,为英特尔和外部客户生产芯片,但由于英特尔核心产品的市场降温,他不得不缩减这些计划。
押注人工智能
消息人士称,谭秉忠一直是公司内部对基辛格执行情况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
在公司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英特尔只为一个客户——自己——制造芯片。基辛格在2021年成为CEO后,优先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但在客户和技术服务方面未能达到竞争对手台积电的水平,导致延误和测试失败。
在2023年底董事会任命谭秉忠负责监督英特尔的制造流程后,他对英特尔的制造流程进行了数月的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影响了他的观点。在评估中,他对公司的文化表示失望,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他认为公司已经失去了前任CEO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所推崇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精神。他还认为,臃肿的员工队伍减缓了决策速度。
谭秉忠去年向英特尔董事会提出了一些他的想法,但他们拒绝实施这些想法。据报道,由于与董事会存在分歧,谭秉忠在8月份突然辞职。
消息人士称,本周谭秉忠重返CEO岗位后,将重新审视英特尔的员工队伍,去年年底,英特尔的员工人数已减少约15,000人,降至近109,000人。
除了裁员之外,谭秉忠别无选择,只能在短期内让英特尔现有的制造业务发挥作用。英特尔下一代配备人工智能功能的高级芯片“Panther Lake”将依赖其内部工厂使用一套新的技术,英特尔称之为“18A”。
英特尔今年的财务成功与即将推出的这款芯片的强劲销售息息相关。
谭秉忠在周三发布的一份备忘录中表示,他计划继续控制这些工厂,这些工厂在财务和运营上仍然与设计业务分开,并恢复英特尔作为“世界一流代工厂”的地位。
行业分析师和英特尔高管告诉路透社,如果谭秉忠能赢得至少两家大型客户来生产大量芯片,英特尔的代工制造业务就能成功。
吸引大型客户的部分努力将包括改进英特尔的芯片制造流程,使其更容易被英伟达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等潜在客户使用。
据路透社报道,英特尔最近几周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进展,并引起了英伟达和博通的兴趣,它们已经启动了早期测试。超微半导体(AMD)也在评估英特尔的工艺。
预计谭秉忠将努力提高产量,以便在硅晶圆上印刷更多的芯片,因为他们将在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首款使用所谓的18A工艺的内部芯片。
目标是像英伟达一样,每年发布一次人工智能芯片,但这需要数年时间。据三位行业消息人士和一位熟悉英特尔进展的人士称,英特尔至少要到2027年才能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出引人注目的新架构。